年轻人与助眠药:千亿睡眠经济下的焦虑与挣扎

日期:2025-06-30 21:25:23 / 人气:4


深夜,城市灯火未熄,年轻人的生活在 “熬夜狂欢” 与 “渴望安睡” 间拉扯。当 “熬最深的夜,吃最贵的药” 成为 90 后、00 后的 “朋克养生” 写照,小小助眠药片的热销,撕开了千亿睡眠经济的一角,也暴露出这代人无处安放的睡眠焦虑。
消费浪潮:年轻人撑起助眠药市场半边天
褪黑素虽不是新事物,但近几年在中国市场热度飙升,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唯品会数据显示,2025 年 1 - 3 月平台褪黑素销量同比上涨 30% ;美团买药 2024 年底数据表明,购买主力集中在 90 后、00 后,占比超 70%;京东相关报告指出,这两代人包揽近一半的褪黑素销量;天猫健康数据也显示,95 后、00 后买走 1/3 褪黑素,每天超 1 万人主动搜索 。
这股消费热潮背后,是睡眠经济的蓬勃发展。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 - 2023 年,睡眠经济市场规模从 2616.3 亿元攀升至 4955.8 亿元,预计 2027 年将达 6586.8 亿元。其中,保健助眠领域增长显著,褪黑素更是人气担当,女性、青少年等群体的垂直需求也在不断崛起。
焦虑困境:多重压力下的睡眠危机
以褪黑素为代表的助眠产品热销,本质是年轻人日益严重的睡眠焦虑在作祟。艾媒咨询报告显示,睡眠经济消费主体集中在 23 - 40 岁中青年人群,占比 83.2%,其中 23 - 30 岁占 34.9%,31 - 40 岁占 48.3% 。而中国睡眠研究会报告指出,我国 18 岁及以上人群中,48.5% 有睡眠困扰,女性高于男性,且睡眠障碍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30 岁以下群体增长率约 20%。
从人群分布看,一线城市褪黑素订单量领先,IT 从业者、金融工作者、科研人员、医护人员等成失眠 “高危群体”,高强度工作让他们陷入 “白天咖啡续命,晚上药片助眠” 的恶性循环。学生群体也深受其害,K12 学生日均睡眠不足 7 小时,高校学生被 “绩点焦虑” 裹挟,熬夜成常态。
造成睡眠问题的原因复杂。职场与学业的双重压力,让熬夜加班、备考成为生活日常;不良生活习惯更是雪上加霜,睡前刷短视频、追剧、玩游戏已成 “睡前仪式”,电子设备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碎片化信息刺激大脑,进一步加重入睡困难。
市场困局:需求多元与产品同质的矛盾
睡眠焦虑催生市场风口,但褪黑素赛道陷入 “需求多元化与产品同质化” 的矛盾。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报告指出,2025 - 2030 年,褪黑素市场规模将从 15.4 亿元增至超 50 亿元 。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激烈博弈,汤臣倍健等传统头部品牌占据主导,新锐品牌通过差异化竞争分一杯羹,国际品牌借助跨境电商与年轻化营销打开市场。
线上渠道占据超 70% 市场份额,成为核心销售阵地,但市场面临两大关键问题:如何形成差异化竞争,如何满足细分人群多样化需求。不同消费人群需求存在细分差异,如加班族需调节生物钟、Z 世代追求便捷个性化、学生要缓解学业压力等,但目前市场产品在功能、成分、形态、目标客户等方面同质化严重。
破局之路:创新与多元渠道并重
品牌若想在竞争中突围,需从产品创新和渠道多元化发力。产品创新层面,呈现剂型零食化、成分复合化、场景精准化三大趋势。剂型零食化让褪黑素变身 “情绪安慰剂”,如褪黑素软糖通过口味创新提升接受度;成分复合化融合多种健康成分,满足消费者 “健康入睡” 的进阶需求;场景精准化针对不同场景和人群,提供专属助眠方案。
渠道多元化同样关键,除电商满足 “随时买”,即时零售、无人售货等灵活渠道更能解决 “立刻要” 的深夜痛点。此外,科技进步为行业带来新可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助力企业精准分析需求,推出定制化睡眠解决方案。但无论如何创新,保证产品质量、提高透明度、统一行业标准,才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根本。

作者:安信14娱乐平台官网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安信14注册登录娱乐中国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