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捧杀中国民企:光鲜标签下的深层博弈
日期:2025-06-19 21:56:56 / 人气:37
当国际投行高盛集团抛出《中国民营企业的回归:潮流已经逆转》报告,将腾讯、阿里巴巴等十家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对标美股 “七姐妹”,打造 “十巨头” 概念时,看似是对中国民企的高度赞誉,实则暗藏玄机。这一操作背后,究竟是客观评估,还是别有用心的 “捧杀”?

美股 “七姐妹”:垄断神话下的阴影
要理解高盛此举的深意,需先剖析美股 “七姐妹”(苹果、微软、英伟达等七家科技巨头)的本质。截至 2025 年 5 月,它们总市值突破 15 万亿美元,相当于日、德、英、印股市市值总和的两倍,占据标普 500 指数 37% 的权重 。这些巨头控制着全球 85% 的 AI 核心专利、78% 的云计算基础设施,盈利能力惊人,如苹果 ROE 达 157%,英伟达销售净利率超 48% 。
然而,其辉煌背后是市场垄断与资本霸权。它们通过收购消除潜在威胁,谷歌收购 Android 和 YouTube、Meta 收购 Instagram 和 WhatsApp、微软收购 Nuance Communications 和动视暴雪 ,不断巩固垄断地位。同时,它们插手选举政治,引发全球监管机构自 2024 年起的反垄断行动。这种垄断模式,显然与中国市场的发展理念相悖。
高盛 “十巨头” 论断:看似合理的陷阱
高盛提出中国民营企业 “十巨头” 概念时,给出两大核心论断:一是中国市场集中度低,龙头企业将通过并购扩大主导地位;二是 AI 技术重塑格局,十家企业能实现 “赢家通吃”。从数据看,中国市值前十上市公司(含国企)占全市场总市值 17%,低于美国的 33% 和不含中国的新兴市场的 30% ,且政策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十巨头” 也有诸多并购动作。
但高盛选择性忽视了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中国消费者对垄断危害敏感度高,渴望市场竞争带来活力;重大并购案中频繁出现国资身影,体现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特色。在 AI 发展上,中国企业虽重视 AI 应用,却不像美股 “七姐妹” 追求技术霸权,更强调共联共创、技术平权、反哺制造业,“赢家通吃” 不符合中国市场期待。
热钱背后:高盛的立场与意图
高盛等国际投行对中国资产的态度向来反复无常。2023 年 7 月,高盛下调工行等 5 家银行评级,引发市场抛售情绪,恒生中国内地银行指数大跌 。然而,被其 “看空” 的银行近两年股价涨幅显著,不排除国际资本低位介入、高位获利的可能。
高盛作为众多中国企业投行业务的参与者,其研报观点难以保持独立客观。例如今年 3 月参与某公司巨额 H 股配售项目后,在该公司出现负面舆情时将其列入 “十巨头”,利益关联明显。此次高盛用 “十巨头” 概念捧杀中国民企,不仅忽视中国经济实际,更试图为中国经济 “开药方”,挑动利益相关方,背后意图值得警惕。
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高盛的 “捧杀” 言论如同迷雾。中国民营企业应保持清醒,坚守自身发展节奏;投资者也需理性看待国际投行报告,不被表面观点左右。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正处于关键转型期,唯有立足自身实际,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稳健前行。
如果你觉得文章在案例分析深度、语言风格等方面需要调整,或有其他修改需求,随时和我说。
作者:安信14娱乐平台官网
新闻资讯 News
- 钟睒睒,投了山西女首富06-30
- 从“小妹”到“陈愈花”:一个潮...06-30
- 单价 40 美元卖断货!义乌 “帽子...06-30
- “燕窝第一股” 光芒散尽,燕之屋...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