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办CIO的生存法则:从"不亏钱"底线到全球化资产配置的攻守之道

日期:2025-06-05 13:55:50 / 人气:88


在与AL Capital CIO Jeremy Chan的深度对话中,我们得以窥见单一家族办公室(SFO)运作的核心逻辑——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追求稳健增值。这场关于财富管理的对话,揭示了家办行业鲜为人知的运作密码。

一、家办的"底线思维":为什么"不能亏钱"是最高原则?
风险厌恶的基因
家办的本质是代际财富守护者,而非追求超额收益的对冲基金。Jeremy强调:"Owner明确表示,只要不亏钱就行。"这种底线思维源于家族财富的长期性——一代人的失误可能毁掉几代人的积累。
对比公募/私募基金:家办没有短期业绩排名压力,可放弃高风险高回报策略(如杠杆收购或热门赛道押注)。
动态收益目标的背后逻辑
Owner的预期收益随市场环境调整(中概股热潮时12%-15%,今年仅6%-8%),反映对宏观经济周期的敬畏。
案例:2021年重庆智慧城市项目首投后,2023年追加投资并协助海外并购,体现"稳健复利"策略——通过时间平滑风险。
算法交易与全球对冲的实践
AL Capital从传统基本面分析转向第三代算法交易,整合市值、市盈率等指标及市场情绪数据,本质是用科技降低人为失误风险。
汇率对冲难题:全球资产配置中,澳元与人民币、美元的波动需动态平衡,凸显家办需具备多资产类别管理能力。
二、直投策略的"三重过滤":如何避免"投GP"的路径依赖?
国内家办普遍依赖私募股权基金(GP),而AL Capital选择自建直投团队,因其发现:

市场下行时GP表现连带受损(如2022年港股IPO寒冬导致相关基金回报率骤降)。
直投可控性更强,能主动筛选符合家族战略的项目。
筛选标准:

行业协同性
优先高科技(物联网、AI)、新消费零售、金融服务,因与母公司业务(如澳大利亚房地产中的智慧园区)形成联动。
案例:投资重庆项目后,将其技术引入澳洲园区,实现"技术出海"和估值提升的双赢。
创始人评估体系
拒绝"纯技术宅":更看重既懂产品又具备商业落地能力的创始人(如曾创立独角兽者加分)。
需具备资本市场认知:能清晰阐述融资规划与退出路径。
投后赋能网络
利用并购经验帮助项目出海(如为重庆项目匹配海外标的),创造额外价值。
数据:追投重庆项目显示对优质标的的长期陪伴决心。
三、家办CIO的"生存艺术":在信任与专业间走钢丝
建立信任的"三步走"
面试阶段:团队集体决策+家族成员见面(避免文化冲突)。
初期证明价值:用短期业绩(如规避市场大跌)逐步积累信任。
长期绑定:将个人利益与家族目标对齐(如股权激励或家族信托参与)。
处理分歧的智慧
二代Owner更开放:Jeremy的年轻老板愿意听取专业意见,与传统一代形成对比。
决策机制:通过家族投委会投票制平衡多方诉求(如一级市场项目需协同效益达标方可通过)。
家办规模化的悖论
自营还是外包?
小型家办(资产<1亿美元)可依赖外部GP以降低成本,但需警惕"结构性产品陷阱"(如私行推荐的银行内推产品风险)。
中大型家办应自建团队,因外包可能导致策略同质化(如多家家办扎堆投资同一赛道)。
首个人才选择:避免招聘纯销售背景人员,优先投资专业人才(如从投行或PE挖角)。
四、给中国家办的启示录
警惕"路径依赖"
国内家办过度集中于股票、债券、私募股权,缺乏全球化配置和另类投资(如不动产、艺术品)。AL Capital的多元布局(VC/PE+二级市场+直投)提供参考。
技术赋能投研
算法交易并非华尔街巨头的专利,中小家办可通过SaaS工具(如彭博终端、Wind金融终端)实现数据驱动决策。
构建生态化能力
成功家办需兼具:
产业洞察力(识别与主业协同的项目);
跨境资源网络(如AL Capital的中澳联动);
风险对冲能力(多币种、多资产类别配置)。
结语:家办的终极命题——"守护"与"增长"的平衡术
Jeremy Chan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本质:家办的成功不在于短期暴利,而在于构建一套抗周期的防御体系。当市场狂热时克制贪婪,在危机中守住底线,同时通过直投和全球化配置寻找超额机会——这或许就是单一家办在财富管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后来者,他的建议直白而深刻:"先活下来,再谈理想。"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或许没有比"不亏钱"更务实的家办哲学。

作者:安信14娱乐平台官网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安信14注册登录娱乐中国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