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欣欣案反思:刑事政策、性别平等与婚恋困境的多维审视

日期:2025-09-29 20:24:30 / 人气:31



2025年9月19日,翟欣欣因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及赔偿经济损失。这起案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刑事案件,更引发了关于刑事政策、性别平等以及婚恋市场困境等多方面的深刻反思。

刑事政策变化:敲诈勒索认定的复杂考量

翟欣欣案案发于2017年,历经多年才有了最终的刑事判决。此案耗时颇长,反映出在界定“婚内索财”与“敲诈勒索”时法律适用的复杂性。敲诈勒索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通过威胁或要挟获取本不属于自己的财产。对于有争议的、不确定权属的财产,行为人威胁索取可能被视为行使民事权利,而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在离婚事由方面,一般认为合法婚姻基础上的离婚财产分割谈判,即便使用威胁手段,也通常排除财产犯罪。但如果离婚过程难看,一方以威胁手段使财产分割不公平,虽事后分配协议可撤销,实施威胁方也可能不构成敲诈勒索罪,不过可能构成其他犯罪,如非法拘禁罪、侮辱罪等。翟欣欣案中,由于存在短期婚姻,控方需证明争议财产是苏享茂个人财产而非共同财产,才能证成敲诈勒索罪。法院一审判决认定二人婚期短无共同财产,翟欣欣无离婚补偿等民事请求权基础,这体现了刑事政策的谨慎,即在保障民法对婚姻关系保护的前提下,做实质判断以审查行为侵犯的具体法益。此案判决也与当下舆论环境有关,反映了刑事政策与个案情节、性质、后果以及舆论的关联。

捞女叙事:对性别平等的负面影响

翟欣欣案曝光后出现了“捞女叙事”,将个人行为归结为群体内在的贪婪和恶意,把行为人和被害人简单定义为“坏女人”和“傻男人”,掩盖了案件复杂真相。部分网友的极端言论将个体犯罪行为与整体性别权利绑定,使司法审判上升为性别对立。

当下,家暴杀妻案、校园性骚扰案、婚后敲诈勒索案等常被贴上男对女的暴力和女对男的掠夺等标签,刺激着人们的敏感神经,引发性别平等争议。例如“大同订婚强奸案”宣判后出现的厌女情绪,部分网友将无辜的强奸被害人与悔婚民事案件相关联,认为女方是捞女。流行游戏《捞女游戏》(已更名为《情感反诈模拟器》)也充斥着厌女言论,加剧了性别对立和偏见。同时,女性群体也存在对男性的污名化和矮化。传统情感关系中的慕强模式、婚嫁理念等强化了对女性的负面看法,导致厌女情绪产生,而男性在这种性别竞争中也受到压抑。这种厌女或厌男情绪是一体两面,会带来针对性别中弱势群体的污名和暴力,提醒我们在观察和反思性别议题时要格外谨慎。

婚恋市场困境与婚姻本质

翟欣欣案反映了我国婚恋市场的困境,包括择偶困难、两性对彩礼态度不同以及男性对骗婚的恐惧,本质上体现了传统性别分工和婚姻中男女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婚姻与金钱紧密相连,择偶先看经济状况,这种不平等给女性带来痛苦,也给男性造成困惑。

虽然主流价值观认同性别平等,大部分女性经济独立,但传统观念仍影响婚配思维,如“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使得男性经济实力在婚配中起重要作用。苏享茂是这种观念的践行者,但这种成功伦理和人生剧本是脆弱的,它让男性对情感纯粹性产生怀疑,也冲击着婚恋价值观,导致两性之间信任和合作困难。

在恐婚恐育的年代,深度情感连接更难建立。大城市年轻人更注重自我感受,不发达地区人们可能希望通过婚姻获取经济条件和满足原生家庭需要。解决婚恋困境需要敢于尝试平等去爱的人,虽然男女经济地位不平等是宏大命题,但人们不应等待其改变才去感受婚姻和爱。爱的本质是纯粹的伙伴关系,不物化他人和自我,这才是良好婚姻应有的模样。

作者:安信14娱乐平台官网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安信14注册登录娱乐中国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