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画作卖出100多万,这个世界没有疯
日期:2025-11-03 16:18:40 / 人气:7

三年前,《太空歌剧院》的获奖风波犹在眼前——游戏设计师杰森·艾伦用Midjourney生成并经Photoshop润色的作品,夺得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数字艺术头奖,却引发“AI成果充作个人作品”的巨大争议。彼时,关于AI是否具备“创作能力”的讨论沸反盈天,反对声占了多数。而如今,AI画作已大方走进美术馆、博物馆,甚至在拍卖场上拍出百万高价。这并非世界疯了,而是艺术与技术的边界正在重新定义。
一、权威转身:AI艺术走进主流殿堂
2023年10月,纽约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宣布将土耳其艺术家Refik Anadol的AI数据艺术作品《Unsupervised》(机器幻觉系列)纳入永久馆藏。这件大型沉浸式装置此前已在MoMA展出近一年,成为该馆首件永久收藏的人工智能艺术作品。这一动作具有风向标意义——曾经饱受争议的AI艺术,开始以“艺术”身份被顶级权威机构正视。
不止MoMA,传统艺术机构的态度全面转变:丹佛艺术博物馆收藏了首部AI制作的短片作为永久馆藏;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LACMA)接收多件AI艺术捐赠;法国蓬皮杜中心将算法生成的加密艺术品纳入收藏。这些主流美术馆的认可,让AI艺术逐步走出野蛮生长的灰色地带,正式跻身当代艺术创新的行列。
二、市场买单:从专场拍卖到百万成交
权威认可之外,拍卖市场也给出了明确信号。今年年初,佳士得举行全球首场AI作品专场拍卖,涵盖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艺术先驱及当代AI艺术家的30余件拍品,总成交额约72.9万美元,成交率达82%。其中,Refik Anadol 2021年的作品——利用120万张国际空间站及卫星影像通过机器智能演绎的太空影像,以27.72万美元成交,拿下专场魁首。
更令人瞩目的是2024年苏富比拍卖会上,完全由机器人绘制的《AI God:Portrait of Alan Turing》(人工智能之神:图灵肖像)。这幅致敬图灵的作品,通过AI算法解析图灵肖像并结合解码机意象创作而成,经过27次出价竞争,最终以超100万美元成交,成为迄今价值最高的机器人艺术品。市场用真金白银证明,AI艺术已具备不可忽视的商业价值。
三、争议仍在:创作的本质与价值的重构
AI艺术的崛起,也引发了传统艺术界的集体声讨。在传统艺术家看来,AI作品源自算法与数据库,而非“一笔一画”的心血倾注。“靠喂120万张太空图训练出的作品卖27万美元”,让他们质疑:自己数十年的技艺沉淀与情感投入,在技术面前是否变得无足轻重?艺术作为人类自我表达的核心领域,当AI介入“创作”,人类的独特性似乎受到了挑战。
但在AI艺术创作者和爱好者眼中,价值重心已发生转移。过去艺术价值聚焦“创造者之手”——技艺、时间、笔触与材料驾驭;如今,AI时代的创作者更像“总编辑”:在海量生成图像中挑选最贴合概念、最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并决定呈现形态。创作过程从“重技艺”转向“重概念与流程”。对他们而言,借助技术站稳脚跟、斩获荣誉与高价,是无可争议的成绩,更是“技术民主”的体现。
四、未来:人性才是终极竞争力
AI艺术的争议背后,是创作本质的重新探讨。过去,艺术家的独特性源于人生经历、情感沉淀与技艺积累;现在,共享算法模型取代了部分技艺壁垒,却对“策展者之脑”提出更高要求。未来,AI艺术的核心竞争力将不再是“生成效果最好”,而是“问题最尖锐”“概念最独特”“视角最与众不同”——这些依赖哲学思考、现象批判与人类复杂情感洞察的“人性”,正是机器难以模仿的终极壁垒。
AI画作卖出百万不是世界疯了,而是艺术在技术浪潮中迎来了新的可能。当创作工具迭代,价值的定义也在重构,而人类对美的感知、对意义的追寻,始终是艺术永恒的核心。
作者:安信14娱乐平台官网
新闻资讯 News
- 关于“电商税”,需要注意哪些风...11-03
- 中国人的药,治世界的病11-03
- 聊聊备受争议的AI评测,与崛起的...11-03
- AI画作卖出100多万,这个世界没...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