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龙得认》:西贝预制菜风波背后的多方博弈与思考
日期:2025-09-15 16:18:34 / 人气:8
这篇文章围绕西贝预制菜风波展开,以罗永浩吐槽西贝、贾国龙强硬回应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这一事件中各方的立场、行为及背后反映出的餐饮行业现状与问题,同时探讨了商业利益、是非判断、公关策略等多方面的问题。
1. 事件缘起:罗永浩吐槽与贾国龙回应
- 罗永浩的吐槽:9月10号下午,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几乎全是用预制菜,且价格贵,希望国家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使用预制菜。他以消费者身份表达对西贝菜品的不满,引发关注。
- 贾国龙的回应:贾国龙强硬回应,称西贝100%没有预制菜,认为罗永浩是诽谤,坚决起诉,并宣布“开放后厨参观”,让门店无媒体沟通经验的员工面对公众。这一回应使得简单的消费纠纷演变成巨大的公关危机。
2. 事件中的多方观点与问题分析
-
消费者与商家的不同立场
- 消费者:罗永浩作为消费者,有批评和吐槽的权利。消费者认为西贝使用预制菜且价格贵,看到袋装、带保质期的冷冻食材会不舒服,对餐饮的品质和价格有朴素的认知和期望。
- 商家:贾国龙认为西贝有预制工艺,但100%没有预制菜,他强调标准和定义的不同。从连锁餐饮经营角度,使用预制食材可能是行业趋势,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存在巨大的预期差,这逐渐引爆了舆情。
- 预制菜标准的争议:罗永浩和贾国龙对预制菜的定义不同,导致结论差异。今年和明年对于预制菜的判断可能也不同,明确预制菜的标准并公开,是事关消费者切身利益的大事,不能只从行业角度出发,还需考虑老百姓的朴素认知。
- 贵与不贵的价值判断:贵与不贵是价值判断,不是是非判断。西贝有定价权利,消费者有不买账的权利。预制菜是否该贱卖不是核心问题,关键在于消费者对菜品品质和价格的综合考量。
3. 各方行为与形象分析
- 罗永浩:罗永浩是消费者,但并非对连锁餐饮毫无概念。他被贾国龙激起战斗欲,发起直播,提出“推动预制菜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知情权”的口号。然而,他一边批评西贝,一边打击苹果,其对性价比的态度存疑。他擅长利用流量,设置议程和执行能力强大,牵着全网关注西贝。
- 贾国龙:贾国龙人设不完美,个性强势、公关拦不住,从不怕冲突。他气到半夜睡不着,采取“开放后厨参观”等措施,甚至称“宁可企业不做了,也要把是非对错说清楚”。他嫌弃可能最体面的处理方式太商业,坚持在商不言商,塑造直接敌人来稳定军心。他的言谈和处置方式从商业利益维度看受到质疑,但他的行为也体现了他知行合一、一脉相承的个性。
4. 事件背后的行业现状与思考
- 餐饮行业的预制菜趋势:餐饮行业使用预制菜是趋势,连锁餐饮公司或多或少都有预制部分。罗永浩期待引发激烈变革,但餐饮老板们没人想成为代价,他们出于经营考虑,对预制菜的使用有其无奈。
- 商业利益与是非判断: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应先论清楚对不对,再论有没有利。只论利益,不论是非,颠倒了先后顺序。从商业实践看,虽常先算账再考虑合规,但对于重要问题,应直面冲突,让问题充分暴露,而不是假装和平。
- 公关策略与舆情处理:贾国龙的强硬回应和“开放后厨参观”等举措,从公关角度看,未能有效化解危机,反而让事件发酵。餐饮人在这一事件中站在贾国龙这边,体现了行业内部的团结,但也反映出他们对成为变革代价的担忧。在舆情处理中,企业家应学会权衡各方利益,合理发声,避免因言谈和处置不当落了下风。
5. 餐饮创业的理想与现实
文章最后通过作者的餐饮朋友坤哥的创业经历,展现了餐饮人对食品安全和新鲜食材的追求,以及实现这一理想的艰难。坤哥想搞无菌尘、无添加、无农残的三无新鲜外卖,但面临诸多困难和挫折,这反映了餐饮行业在追求品质和理想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
这篇文章通过西贝预制菜风波,深入探讨了餐饮行业在预制菜使用、消费者权益、公关策略、商业利益与是非判断等多方面的问题,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复杂多面的餐饮行业图景,引发了对餐饮行业发展和管理的深入思考。
作者:安信14娱乐平台官网
新闻资讯 News
- 年轻人扎堆读二硕:手握 2 个研究...09-15
- 从 LSE 毕业,我在伦敦干着市...09-15
- 一家低空公司破产:100 亿打水漂...09-15
- HPV疫苗二十年终破局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