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谷医药九期一:再注册困境与行业发展警示
日期:2025-06-13 20:23:47 / 人气:25
2025年6月12日傍晚,国家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阿尔兹海默病用药甘露特钠胶囊(商品名:九期一)再注册的临床、药学、统计、合规等四项审评任务进展指示灯已灭。绿谷医药相关人士称审评过程“都通过了”,但对于药品是否即将获批等问题却无法回应。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背后反映出绿谷医药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行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

再注册遇阻:九期一前途未卜
九期一药品注册证到期未及时再注册,这一情况在业内相当罕见。一般药品注册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企业通常会在到期前六个月申请再注册,很少会错过这个时间窗口。绿谷医药未能及时再注册,引发了业内人士和患者的讨论。一位药品行业专业人士表示,在行业内,拖着不批就等于否定,企业原来的证件过期后,没有资质生产,项目基本就黄了。
九期一此前是通过优先审评程序有条件批准上市的。研究者耿美玉称,有条件审批是因为在新药申报资料中,关于大鼠长期致癌性试验的正式报告还未提交,国家药监局考虑到患者需求量大,允许其先上市并补交报告。绿谷医药也开展了更多研究,如获美国FDA批准进入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但于2022年5月13日因资金和新冠疫情等原因终止该临床试验。两项涉及3300名受试者的真实世界研究也未发布终期数据,虽绿谷医药相关人士称下半年会公布,但目前还在进程中。
药智网联合创始人李天泉分析,由于该药的临床试验还在进行,除非能拿出足够有力的数据证明药品的疗效,才有可能重新获得药监部门的认可。这意味着九期一能否成功再注册、项目能否重启仍充满不确定性。
临床研究受质疑:疗效评估存争议
九期一获批以来,一直伴随着争议。其研究方法能否证实药物的疗效是受到质疑的关键问题。早期批准的临床实验方案中,评价药品是否有效主要依据认知功能表的测评。在全国34家三甲医院开展的临床试验中,采用ADAS - Cog量表评估疗效,结果显示主要疗效指标认知功能改善显著,但专业人士提出,采用这种量表评估疗效需要两三年甚至三四年时间才能取得更准确、更有说服力的结果。
此外,在中国药审改革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对“认知功能”相关的临床实验要求逐步完善,增加了客观的标志物设定。而九期一的真实世界研究中,虽部分患者有生物标志物追踪,但已公开的中期分析未见披露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数据,而是公布了ADAS - cog等量表数据。这使得九期一的临床研究在疗效评估方面存在一定的争议。
行业警示:“附条件批准”需谨慎对待
“九期一只是最受关注的一个,此前也有附条件上市又退市的创新药,未来这样的药还会继续出现,这也是在给创新药行业提个醒。”药品行业专业人士的话揭示了这一事件背后的行业问题。中国药品附有条件批准始于2016年,目的是让临床急需的新药早点让患者用上。2020年,“有条件批准”升级为“附条件批准”。
药智网数据库显示,目前有200多条附条件批准上市的药品信息。随着药品注册许可证五年有效期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国产创新药将迎接上市后“续证”考验。在国际上,附条件批准后被撤销也是常事,美国加速批准后有后续结果的207个品种中41个药品被撤销资格,占比高达20%。
李天泉认为,九期一这次遇到的麻烦对整个行业发展或许是好事。如果附条件上市的药品都可以轻易“转正”,审评官员会更加谨慎。然而,对于药企而言,即便五年后有退市风险,也能在期间盈利;但对于患者来说,可能会面临“人财两空”的局面。有业内人士建议,考虑制度限制企业在附条件获批期间的盈利,比如以较低的价格销售。
绿谷医药九期一的再注册困境凸显了药品研发、审批和监管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这一事件不仅关系到绿谷医药的未来发展,也为整个创新药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各方在追求药品创新和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作者:安信14娱乐平台官网
新闻资讯 News
- 钟睒睒,投了山西女首富06-30
- 从“小妹”到“陈愈花”:一个潮...06-30
- 单价 40 美元卖断货!义乌 “帽子...06-30
- “燕窝第一股” 光芒散尽,燕之屋...06-30